牦牛是青藏高原和毗邻地区经过自然界的严格选择和自我适应而形成的特有牛种,是其他畜种无法替代的中国高原特色生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牦牛养殖量最多的国家,牦牛饲养栏量占世界的90%以上,超过1600万只。 其中,行业统计数据青海饲养栏596.88万只,占全国牦牛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一。
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学院)高原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主任蔡进忠研究员介绍,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寒冷、牧草生长时间短、枯草期长,但牦牛对高寒生态条件适应性极强,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有关,高寒草原畜牧业
放牧寄生虫病的感染和危害是世界性的问题。 在青藏高原牧区,牦牛常年依赖天然牧草地放牧饲养,加之牧草地超载问题普遍,反复利用有限的牧草地资源,极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 蔡进忠说,青藏高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许多野生食草动物、肉食动物的栖息地是牦牛放牧草场,许多寄生虫病有在畜禽和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的风险。
从2012年开始,青海省畜牧兽医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牦牛的放牧管理方式和生产特点,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地区、环湖牧区、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开展了牦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防治技术研究。
据调查,线虫病和蜱、蜱、蝇、虱等体外寄生虫病是这些地区牦牛常见的寄生虫病。 “牦牛感染寄生虫病会导致牦牛生长发育迟缓,肉、奶、绒等生产力下降,冬春季枯草期牦牛瘦死,秋季犊牛死亡,给草原牦牛饲养业造成严重损失。 ”蔡进忠说。
“目前,定期戒毒是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最有效手段。 ”蔡进忠告诉记者,由于受生物性、社会性、技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用兽用驱虫药物的口服、注射剂型在青海高寒牧区的实际应用存在诸多弊端,还存在药物残留、环境安全等问题。
蔡进忠说,青海省具有生产绿色畜产品和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但如何建立牦牛等放牧家畜寄生虫病的绿色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对保障绿色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小组建立了“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新技术”,通过对药物新产品处方的筛选和生产工艺的研究,研制出依普利酮注射剂,解决了注射剂和口服制剂实用给药不便、费时费力等难题,解决了劳动强度蔡进忠介绍,目前推荐剂量使用后,牦牛乳、肌肉和脂肪组织不需要停药期或推荐停药期为1天,药物残留量符合欧盟规定(欧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规定标准,牦牛线虫病和外寄生虫病防治高效
截至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青海省各县市共示范推广到100多万只牦牛寄生虫病防治,检测防治效果达95.8%以上,幼年牦牛成活率提高2.3至2.6个百分点,冬春枯草期一头成年牦牛平均体重损失减少5.76至6.83公斤(完) )。